找到相关内容39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元法师著:佛学基础

    )法宝—“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形容法身体性为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又具足无量恒沙功德,能满足一切净法,使众生获证涅槃,离苦得乐。  (三)僧宝—“如实修行等”,指一切依法如实修行的贤...力,而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者,亦不能究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  内净法即佛种、内净法的熏习力就是修行人的愿力和精进心,所谓“自助天助”,只有自身能淬励奋发,勇猛不懈,诸佛菩萨等善知识的助缘,才能应化...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170235.html
  • 华严宗体用论及其对理学体用论的开启作用

    。“心生灭门”则是如来藏心随缘生灭,与无明互相熏习,生起差别之相。“心生灭门”中,如来藏心熏无明,则生起消灭妄心妄念的净法,故《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云:“真如体相二大为内熏因,真如用大为外熏缘,以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3070622.html
  • 如实了知天台一乘圆顿

    一乘圆顿:甚深真法性。触目咸菩提。了了无纤尘。  根本性离。毕竟寂灭。此是天台宗真空观:妙明‘佛慧’眼。一切人法。如意究竟。此是天台宗妙假观:元明‘净法’眼。常寂灭光。大般涅槃。此是天台宗圆中实相观:...

    沈仁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5470749.html
  • 二十唯识论述要

    境故,牵生能  缘心,由根发生五识、缘五尘。顺则起贪,逆则起瞋,是染  法依。若厌三界,渐修入圣位,故说根尘与净法为依。若此  皆无,应颠倒,亦无染净法。是故诸识,亦似色现。  (乙)难----有内识...

    雪松讲;陈健民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0670797.html
  • 佛禅“法”“悟”于诗论的影响

    迹相可  求之部分,“色法”--有体迹相之部分;由人所可致力作为  者,则称为有为法,不能效力作有为者,则名无为法;依所  得法的高下而论,则可分为“有漏法”、“染法”,“无漏  法”,“净法”;以...

    杜松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0970800.html
  • 论佛法与禅净

    垂加,以  增戒慧道力,俾断染习而成就无漏净法。其中过程,或偶观  他人之犯戒而生轻蔑等诸烦恼心所,虽属细微,第既求于悟  证,终亦障道因缘,对治之法,宜发悲愍之心开导度脱之,  顺性德法体故。此但约...

    果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5070882.html
  • 佛教各宗对净土分类的看法

    隔碍之念。但到  成佛时,妄想止息,彼土法性,自在显现,所以法性土是指  诸法实性所显现的。实报土是菩萨修因位时,广修法界无尽  的净业,由其熏发的力量而显出法性土时,在那无边的净法  界里,就能现起...

    宏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0871071.html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1)

    三戒」(色、斗、得)和「四毋」( 意必固我)录为菩萨戒的事义(注27)。他乐意相信赝品「清 净法行经」所言孔子乃释迦教化中国而用的化身之--「儒 童菩萨 (...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5.html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虚妄分别境,说有遍计所执自性,依止虚妄分别性,说有依他起自性。”[40]   唯识三性说的性、相二分模式,具有解脱论意义。其中,法相即三界染法,法性即出世间净法,须经三大阿僧劫的福慧积累,才能究竟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阿赖耶识与真如及唯识古学今学辨析

    可得;金是实有,而不可得……。”[23]  其次,“一切法等依”,即是“所知依”,“所知依”即是“无始时来” 之“界”。“一切法”便包括染法(“阿赖耶识自性”)和净法(“非阿赖耶识自性” ),在《...

    袁经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473511.html